全程導醫 徐州健康:22歲,原本應是“鮮衣怒馬少年時”,而宋先生卻在體檢時發現了前上縱隔巨大腫瘤。3月16日,徐州市腫瘤醫院業務副院長、胸外科主任侯予龍博士,應用雙拉鉤胸骨抬高法,胸腔鏡經劍突下入路全胸腺擴大切除手術,成功為其進行了手術,被切除的腫瘤直徑超過7厘米。
“劍突下三孔式胸腺切除術”是近年來在全世界范圍內開展的一種全新術式,在最大程度治療疾病的同時,可顯著減輕患者的術后疼痛,促進術后恢復,提高生存質量,避免了傳統開胸手術給患者帶來的極大痛苦以及胸腔鏡手術入路和手術視野帶來的限制。雙拉鉤胸骨抬高法胸腔鏡劍突下全胸腺切除術,是對劍突下三孔手術技術的進一步優化和提升,這在江蘇省尚屬首例,全國僅有數家醫院應用胸骨抬舉拉鉤這一技術。
巨大腫瘤隨時危及患者生命
年前,宋先生在單位體檢時,發現前縱隔占位兩月余。由于腫瘤過于巨大,“躺”在胸腔里,就像一個定時炸彈,隨時危及生命。春節后,醫院剛一恢復門診,宋先生就慕名到徐州市腫瘤醫院就診。經檢查為胸腺瘤,位于前上縱膈,騎跨在上腔靜脈和無名靜脈之間,上臨近甲狀腺,后和氣管、主動脈血管、心臟緊鄰,術中一旦損傷血管,后果不堪設想。
“巨大腫瘤切除難度大且有一定風險,切除不干凈、術中大出血、損傷臟器等情況都有可能發生。”徐州市腫瘤醫院業務副院長、胸外科主任侯予龍說,胸腺瘤常見,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手術。
“傳統全胸腺擴大切除術手術創傷大,患者恢復慢,并發癥多。目前普及應用的經左或右側胸壁入路胸腔鏡手術,雖然減少了手術創傷,但達不到開放手術的清掃效果。”侯予龍迅速分析了幾種手術的可能性。
該手術要求完整摘除胸腺并且徹底清除前縱隔內脂肪,避免異位胸腺組織的殘留,其中手術入路選擇是胸外科爭論的焦點。“劍突下全胸腺手術與其他手術相比,其視野較清晰,對胸壁組織神經的損傷較少,更加的安全可靠。”以往的經劍突下胸腺瘤手術需要在胸腔內打進二氧化碳增加縱膈的間隙,人為的胸腔內高氣壓對心肺組織壓迫,長時間會影響到患者的呼吸循環系統。而雙拉鉤胸骨抬高法可以避免這些問題,于是,侯予龍當機立斷,采用胸骨拉鉤技術,提升胸骨位置,增加縱膈間隙從而擴大視野,使手術安全性大大提升。
僅用單腔氣管插管就完成了胸腺瘤的切除
3月16日上午,侯予龍及其團隊為宋先生實施手術。分別于劍突下作一長約4厘米縱行切口,胸骨上窩作一長約1厘米橫行切口,置入胸骨拉鉤;僅用單腔氣管插管就完成了胸腺瘤的切除、胸腺擴大切除及縱膈脂肪擴大清掃。宋先生術后沒有明顯疼痛,恢復得很快。
“該手術方式對比其他術式,優勢在于可以兼顧左右縱隔,配合使用胸骨懸吊拉鉤,術中更加容易顯露并保護好雙側隔神經及前縱隔大血管;清掃雙側肋膈角及雙側甲狀腺下極脂肪組織更徹底;手術切口更小、更微創,避免劈開或橫斷胸骨;傷口在上腹,術后疼痛會比較輕。”侯予龍說。
江蘇首例,讓廣大縱隔腫瘤患者有了更多的選擇
侯予龍介紹,胸腺瘤是最常見的縱隔腫瘤之一,小的胸腺瘤多無癥狀。腫瘤生長到一定體積時,即出現腫瘤占據縱隔所引起的局部癥狀,也可出現全身癥狀。胸腺瘤一經診斷即應外科手術切除。而縱隔鏡手術是近年來開展的新的微創手術方式,是胸外科疾病診斷治療的“利器”之一,在許多基層醫院尚未開展。
侯予龍相信,劍突下全胸腺切除術是胸外科發展的一個全新方向;而雙拉鉤胸骨抬高法是對這項新技術的進一步完善和提升。
據了解,市腫瘤醫院胸外科完成的這一例手術,在整個江蘇也是首例。(徐報融媒記者 徐曉旭/通訊員 蘇莉鈞 馬薇)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