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衛生新聞:盤點過去的一年,我市衛生健康事業取得長足發展,亮點頻現——
市第一人民醫院完成整體搬遷并開診運營,北區股份制醫院已基本建成,“十三五”綜合醫院布局調整全面完成,市中醫院新院、市公共衛生中心等重點項目進展順利;
賈汪區人民醫院被確認為三級醫院,徐州仁慈醫院被確認為三級骨科醫院,睢寧縣中醫院被確認為三級中醫醫院,全市三級醫院達20家、其中三甲醫院10家;
全市診療量達6500余萬人次,其中外省住院量占30%以上,彰顯著徐州區域醫療中心的重要地位在不斷強化,“到徐州看病”日益成為周邊群眾的上選和習慣;
基層衛生醫療機構得以全面提升,全市124家衛生院通過省示范驗收,7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新一輪規范建設標準;29家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首批4個城市社區醫院全部通過二級服務能力驗收,其中17家鄉鎮衛生院、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二級醫院評審。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同時通過省社區醫院驗收。全市新增11個、累計建成41個省基層醫療機構特色科室,涵蓋內、外、婦、兒、康復等學科,建設數量居全省前列。
數據是枯燥的。但這些數據背后,是我市衛生健康系統精誠協作、艱苦奮斗的歷程,是醫務工作者不辭辛苦、加班加點的成果,是惠及萬千居民的民生實事、大事。
3月13日下午,全市衛生健康和醫療保障工作視頻會議召開。會上公布了今年我市衛生健康工作計劃。根據計劃,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我市將繼續推進健康徐州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做大做強區域性醫療中心,加強公共衛生和重大疾病預防等,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實現發展方式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促進衛生健康事業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發展。
站在2020年春天這個特殊的時節,展望我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前景,更多的計劃即將實施,更多的亮點值得期待,更好的舉措即將落地,以惠及更多區域內外居民。
關注一
疫情防控不放松 為馳援湖北醫務人員辦好六件實事
針對目前的疫情態勢,我市將繼續精準做實疫情防控。牢牢堅持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防控策略,把外防輸入作為現階段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細致排查境外輸入渠道和境內重點地區來員,扎實落實“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措施,加強城市主要入口防控,守牢“外防輸入”關口;做實農村、社區、學校和企事業單位防控工作,確保及時掌握進出村(社區)的人員健康和流動情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大力推廣“彭城碼”,最大限度發揮技防優勢,有效推動“四早”措施落實。
全面加強疫情防控衛生學指導。各地將針對重點領域、重點單位,持續、全面地落實衛生學技術指導,督促各類企事業單位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提高思想認識,消除麻痹思想,提升防控技術能力,抓實抓細各項防控措施,切實提高分區分級防控科學性、精準性和針對性。
全面關心關愛一線醫護人員。進一步落實好關心關愛醫務人員各項措施,臨時工作補助、一次性慰問補助、衛生防疫津貼等要及時發放,向與患者直接接觸的接診、篩查、檢測、轉運、治療等一線醫務人員特別是救治重癥患者的醫務人員傾斜,不得按行政級別確定發放標準。醫務人員輪休不影響工資、獎金、休假等正常待遇。做好醫務人員飲食營養等保障。貫徹執行市政府《關于關愛激勵馳援湖北醫務人員的通知》,為我市馳援湖北疫情防控一線的醫務人員辦好關愛身體健康、發放補助、家庭生活、年度獎勵、晉升職稱、子女就學等六件實事。
關注二
健康徐州無止境 推動教衛融合、體醫融合
今年我市將深入推進健康徐州建設。組織實施健康中國行動。加快實現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預防為中心”轉變,落實預防為主,把增強全民健康意識擺在首要位置,使“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理念深入人心。出臺落實健康中國行動實施方案,實施合理膳食行動、全民健身行動、控煙行動等15個專項行動。著力提升居民健康素養。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大衛生鎮村創建力度,力爭國家衛生鎮實現突破、省級衛生鎮達50%以上。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深入開展“廁所革命”,農村戶廁改造普及率已達到95%以上的地區重點做好維護和使用工作。協同推進“教衛融合”“體醫融合”。衛健部門將強化與教育部門協作,統籌開展青少年近視防控、傳染病防控、健康教育等工作,加強學校衛生管理,提高健康促進學校覆蓋率。還將會同體育部門開展運動處方師等人員培訓,為群眾提供科學健身指導,推動全民健身。
關注三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持續深化 改革完善疾控體系
根據計劃,為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我市將改革完善疾控體系,加大疾控人才的培養引進力度,加大各級疾控中心、院前急救、傳染病救治等專業機構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強危急重癥和傳染、護理等薄弱專科建設,加強薄弱地區傳染病專科醫院和綜合醫院傳染病區建設。健全重大疫情應急響應機制,及時總結各地實踐經驗,形成制度化成果,完善突發重特大疫情防控規范和應急救治管理辦法。
深化醫療事業集團改革試點。我市將落實醫聯體載體作用,全面建立健全醫聯體治理體系、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工作模式和政策支撐體系。豐富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城市醫聯體(醫療集團)、專科聯盟、遠程醫療協作網和醫療事業集團內涵,著力打造具有“徐州特色”的“1+4”模式的醫聯體建設,促進分級診療制度落地落實。引導醫療聯合體特別是醫療共同體有序發展,鼓勵包括社會辦醫療機構在內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平等參與和適度競爭,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深入推進分級診療信息系統建設和運用,提升醫聯體整體信息化水平,有效促進區域間、機構間直聯互通,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服務的同質化、優質化。以急慢分治模式為重點,以卒中、創傷、胸痛三大中心建設為切入點,以完善分級診療配套政策為支撐,推動病人由二、三級醫院向基層醫療機構、接續性醫療機構下轉病人例數持續增長,實現縣(市)域內就診率達到90%左右。
配合開展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行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型付費方式,開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方式。配合開展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工作。積極落實疾病應急救助制度。
完善藥品供應保障制度。推動各級各類公立醫療衛生機構按比例配備使用基本藥物,配備使用基本藥物占比在2019年基礎上提高5-10個百分點。
關注四
做大做強區域性醫療中心 惠及更多患者
歷經多年發展,我市作為區域醫療中心的地位不斷得到強化。今年,我市繼續做大做強區域性醫療中心,以惠及區域內外更多患者。
根據計劃,我市將推動優質醫療衛生資源統籌布局,支持發展高水平的專科醫療機構。加快市公共衛生中心、質子重離子醫院建設,積極推進市中醫院新院、兒童醫院新院、傳染病醫院新院建設。
加快醫療中心建設。重點支持眼科、麻醉科、急救醫學科、心內科、康復科、新生兒科等專科創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重點建設麻醉、心腦血管、腫瘤等淮海經濟區區域性診療中心。加快推進市兒童醫院牽頭創建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積極推動市口腔醫院聯合市第一人民醫院、市中心醫院、徐醫附院口腔科牽頭創建國家口腔區域醫療中心,市中心醫院牽頭創建國家心血管病區域醫療中心。以徐醫附院、市中心醫院、市第一人民醫院為依托,加快建設江蘇省綜合類區域醫療中心。
加快智慧健康體系建設。全面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十項行動”,完善“徐州健康通”二期功能,推出首批“互聯網醫院”服務,進一步推進“互聯網+護理”服務模式。大力推進實施“智慧醫院445工程”,有效提高醫院電子病歷應用、直聯互通、智慧醫療服務等級水平,確保5個互聯網醫院上線運行并取得實效,二級以上醫院普遍提供互聯網服務。建立完善醫院綜合業務信息管理平臺,努力實現公立醫院信息化績效考核功能,探索專科聯盟信息管理系統建設。
關注五
加強公共衛生 和重大疾病防治
持續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提高到人均不低于80元。電子健康檔案由家庭醫生服務團隊管理,向簽約居民開放使用,提高電子健康檔案的利用率。深化醫防融合,做實重點人群服務,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孕產婦健康管理率達到90%以上,65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70%以上,目標人群中醫藥健康管理率達65%以上。
突出抓好重大疾病防控。開展全民健康篩查、疾病普查、心理疾病調查,完善慢性疾病防治體系,重視特殊疾病防治。落實癌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早期篩查和早診早治,推進疾病治療向健康管理轉變。
扎實做好衛生應急工作。扎實推進醫療機構、疾病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等衛生應急工作規范落實,探索將衛生應急規范化建設向基層延伸。結合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完善緊急醫學救援基地種類和布局,狠抓緊急醫療救援體系、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體系建設,有效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各類重大事故。
關注六
積極維護全生命周期健康 健全完善老年健康服務
全面推進婦幼健康服務。針對婚前、孕前、孕期、兒童等階段特點,積極引導家庭科學孕育和養育健康新生命,健全出生缺陷防治體系。重點完成縣級婦幼保健院建設任務,完成率達100%。進一步擴大篩查病種范圍,加強出生缺陷綜合防治,努力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完成基層醫療機構婦幼健康規范化門診建設任務,落實高危孕產婦管理規范,提升急危重癥救治服務能力,確保母嬰安全。推進婦幼健康信息系統應用,提高婦幼健康工作信息化水平。
健全完善老年健康服務。實施社區醫養結合能力提升工程,開展老年友好社區建設,組織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適老化改造,創建老年友善醫療衛生機構。開展老年精神關愛和老年心理關愛項目,開展安寧療護試點,加強老年人健康管理,組織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健康體檢。深入推進“安康關愛行動”,2020年老年人承保覆蓋率達到70%以上。加強老年醫學科建設,鼓勵有條件的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開設老年醫學科。開展老年法律維權公益行動,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舉辦第六屆老年藝術節、老年春節聯歡晚會、老年產業博覽會,開展老年健康宣傳月和敬老月系列慶祝活動,評選“敬老文明號”,全力營造敬老愛老孝老氛圍。
關注七
大力提升整合型醫療服務整體水平 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
深入實施“衛生強基工程”。落實全省農村醫療衛生服務保障水平提升行動方案,深入實施“徐州市基層基本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檔升級三年行動計劃”,加快鄉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家庭醫生工作室)的標準化建設步伐,新建新城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年內新增46個家庭醫生工作室,新增省級特色科室建設單位10個,補齊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短板。加強基層醫療能力建設,支持沛縣、睢寧縣人民醫院創建三級醫院,推進通過二級醫院評審的鄉鎮衛生院基本建成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推進符合條件的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轉設社區醫院。
持續實施新一輪改善醫療服務三年行動計劃。所有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將普遍落實臨床路徑管理、檢驗檢查結果互認等8項制度。推進日間手術、遠程醫療、單病種付費、多學科聯合診療模式,二級以上醫院全部提供分時段預約診療、智能導醫分診、候診提醒、檢驗檢查結果查詢、診間結算、移動支付等線上服務。
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實施中醫藥傳承創新人才培養工程。推進基層醫療機構中醫綜合服務區(中醫館)建設,年底前再建50個中醫館,實現中醫綜合服務區(中醫館)全覆蓋,力爭全市30%的村衛生室建成中醫閣。加強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執業(助理)醫師和鄉村醫生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到2020年底再培訓200人。加強中醫特色康復服務能力建設,二級以上公立中醫醫院2020年底前全部設立治未病科、康復科、老年病科,全市所有公立中醫醫院均開設中醫經典病房不少于3個。
打造遠程醫療協作網。通過建立健全由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分級診療系統、遠程醫療五大中心組成的遠程醫療體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進遠程醫療,加強大醫院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指導,促使優質服務資源下沉。年底全市所有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不低于40%的村衛生室納入遠程醫療體系,形成較為完善、科學、覆蓋全市的遠程醫療體系。 ◎徐報融媒記者 周愛田 通訊員 談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