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 徐州健康:不同的時空 相同的祝福
“趙偉我們等你安全歸來”“致敬我們的英雄,等你凱旋歸來”……
“我科第二位去武漢的呂成偉,明天將去武漢,為他加油……”“做好防護,保重自己,祈盼早日歸來!”……
“ICU的護士王慧、張超今早凌晨4點接到市衛健委指令立即到市傳染病院支援,6點趕到傳染病院進行集中培訓后上崗……”“等待兄弟姐妹們凱旋而歸”……

不同的時空,相同的祝福。以上分別是1月25日,1月26日,2月6日在“ICU大家庭”微信群中的發聲。該群由69位徐州市一院ICU醫護組成,他們在得知家庭成員趙偉、呂成偉、王慧、張超和史為濤馳援“疫”線的信息后,市一院ICU主任趙玉良、護士長胥晶及ICU一眾同仁紛紛表達著對同伴的關愛和祝福。

醫院搬遷是ICU的全家福
四人出征 逆襲“疫”線
從市一院獲悉,2月6日,市一院重癥監護室ICU護士王慧、張超、醫生史為濤,呼吸科一病區醫生周辛燦作為市一院首批醫療隊員支援徐州市傳染病醫院。聽聞市一院大家庭再次派出醫護奔赴本市抗“疫”一線的消息,馳援武漢首批應急醫療隊隊長、市一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施海,馳援武漢首批應急醫療隊隊員、市一院ICU副護士長趙偉第一時間發來囑托。“防護,防護,千萬不要以為不在武漢就掉以輕心,一定做好個人防護!好好吃飯,好好休息!”"病毒沒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只要做好防護,一切按要求、按步驟來,我們就能戰勝它!加油我的同事,我的戰友!"
據介紹,王慧是市級專科護士,張超是科室骨干,這兩位護士前不久也曾積極報名支援武漢。市一院ICU護士長胥晶說:“王慧和張超工作積極、認真、負責。王慧剛出哺乳期不久,在前段時間搬遷的時候,科內人員緊張,仍在哺乳期的她,向我提出提前進夜班,放棄哺乳期的休息……張超也是在過年期間沒有回家,堅持上班,病人多的時候還來主動加班,有一周連續上了60個小時的班。”

2月6日上午6時左右,護理部主任胡銘為四位支援傳染病醫院醫護送行



2月6日下午市一院副院長趙亮,醫務處處長沈鵬、護理部主任胡銘代表醫院為支援傳染病醫院醫護送去物資
遺憾落選 選擇留下
自抗“疫”戰打響以來,該科室向抗“疫”第一線共輸送了5位戰士,他們是趙偉、呂成偉、王慧、張超和史為濤,目前科內有41位護理戰士駐守,其中有7位是院護理部從其他科室緊急調配增援ICU的護理人。


“前段時間ICU的患者多而且病情很重,有3個病人需要輪流做CRRT,工作強度很大,陸續從我科室抽出人員,而且全部都是骨干力量,臨床工作壓力確實很大,但是面對疫情,我們選派最優秀的戰士出征支援疫區,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護理部也給予我們很大支持,調來7位護士援助。”胥晶介紹著本科骨干人員被大量抽調后科內面臨的巨大壓力。
“兩個副護士長已經抽調走了,我如果再走的話,ICU護理管理工作不好開展,我也放心不下這里的工作和年輕的戰友,雖然心里會有遺憾,但作為ICU護士長,我深知我此時的職責和使命,就是和留下的同伴們克服困難、積極配合,全力保障我們后方的安全。”曾報名首批馳援武漢醫療隊的胥晶堅定地說。“在科主任趙玉良的積極安排下,大家拼錢,出資為出戰一線的護士家屬買東西、看望,還會加我們護士家屬微信,經常在線上噓寒問暖,我們在微信群里也經常發一下前線戰友的工作動態,對大家來說也是一種鼓勵。”
“我們ICU都是危重病人,患者病情變化也是瞬息萬變,對護士的專業性也有更高的要求,細心,認真,專業,負責,才能保證患者安全。專業的知識,扎實的技術,遇到問題的應變能力,以及擁有愛傷觀念是ICU護理人必備的,平時除了大量的基礎護理和生活照料外,還要集中精神關注患者病情變化,在崗護士是絲毫不能放輕松的。”胥晶說。
為了使新調入的同伴迅速適應ICU的工作強度和密度,熟悉環境和工作流程,盡快成長為一名合格的ICU戰士,科內特安排組長領訓,聚焦培訓重點,精簡培訓手冊,為7人量身定制培訓項目。據了解,目前幾人已經逐漸適應了ICU的工作節奏。

逆行或留守!他們的使命從未改變!
“胥晶,ICU護士長,工作21年”
“趙偉,ICU副護士長,省專科護士,工作10余年”
“呂成偉,ICU副護士長,省專科護士,工作10余年”
“王慧,市級專科護士,工作10余年”
“張超,護師,工作近8年”
“王超,省專科護士,工作10余年”
“季想成,省專科護士,工作10余年”
“趙子儀,護師,工作10年”
“朱姣,護師,工作5年多”
“付文文,護士,2019年工作”
“楊林,護士,2019年工作”
……
疫情發生前,他們曾在同一個戰壕并肩作戰;
疫情發生時,他們都曾寫下請戰書,奮勇選擇“逆行”;
而此刻,他們中有的人在武漢、有的人在市傳染病院、有的人選擇了留下。
他們深知,無論身在何方,自己的使命和責任從未改變。
他們,是“白衣戰士”,是患者的“救命稻草”,
他們,永遠是“市一院ICU大家庭”中的一員。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