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據了解,胃癌是我國排行第二大惡性腫瘤,每年新增胃癌患者67.9萬人,49.8萬人死亡,平均每63秒,就有一人死于胃癌。衛健委2018版胃癌診療規范中曾提到,在自然人群中推行早期胃癌篩查措施和高危人群內鏡精查策略,是改變我國胃癌診療嚴峻形勢的可行且高效的途徑。
消化道腫瘤防治中心(GICC)早期胃癌篩查項目是由國家消化系統臨床研究中心(上海)、國家消化內鏡質量控制中心牽頭的全國首個以醫聯體模式進行的消化道腫瘤篩查與防治項目。為響應國家號召,11月20日上午,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消化科于門診大廳舉行了大型早期胃癌篩查義診活動,現場為符合條件的50名市民,免費進行血液采集檢測。
胃癌早期癥狀難察、死亡率高 早篩很重要
徐礦總醫院消化內科主任石麗紅介紹,胃癌早期不一定具有明顯癥狀,難以察覺,發現時往往已是中晚期。在現實中,也很多患者也因此表示不理解。
“門診中經常可見一些患者,都已經開始嘔血、肚子疼、腹水、瘦的很厲害了才來院就診。癌細胞已經生根發芽,種植到他的肌肉層中,甚至已經開始通過血液向外圍、遠處地淋巴結轉移擴散了,而此時也已經達到一個晚期的地步了,才開始悔恨。”石主任惋惜地說道。
“還有些患者,已經存在一定的潛在危險因素了,醫生建議檢查胃鏡,但他卻覺得只是最近幾天不舒服,沒必要查胃鏡;或是有著十幾年的老胃病,覺得自己4年前曾做過一次胃鏡了,就不想查了,后來一查都是正在發生的早期胃癌。”
石麗紅主任表示,我市是胃癌的高發地區,發病率與死亡率非常高,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但胃癌通過篩查是可以早期發現的。胃癌的預后與發現時間密切相關,早期胃癌經內鏡手術治療后,五年生存率可高達95%以上,而中晚期胃癌則不到10%。因此,做好早期胃癌的篩查,及時給予內鏡下的有效診治,意義深遠。礦總院舉辦此次活動,也正是通過為老百姓做健康宣傳,來大力宣傳普及胃癌早篩的重要性。
胃癌發病率高 高危人群重點化篩查很高效
石麗紅主任指出,胃癌的發病率很高,但現階段動員所有人進行胃癌早篩并不現實,因此礦總院消化內科通過在巨大基數中,針對存在潛在胃癌風險的高危人群進行胃癌早篩,將胃癌的早診早治工作重點化、高效化地完成。
年齡>40歲,胃癌高發地區人群,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胃癌患者一級親屬,患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癌前疾病,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鹽、腌制飲食、吸煙、重度飲酒等)都屬于胃癌的潛在風險高危人群。
現場,專家們也以此,通過詢問患者“胃部會不會疼痛、疼痛頻率、會不會打嗝、會不會有燒心的感覺、大小便是否正常、最近體重是否有明顯減輕、最近有在食用什么藥物、家族中有無胃癌患者或者胃部疾病患者、平時飲食狀況(口味咸淡)等高危因素”來進一步診斷。
抽血能直接確診胃癌嗎?
石麗紅主任解答:抽血檢查是一種無痛苦,方便易行,費用低的初步篩查手段,但無法直接確診是否患有胃癌,而是通過一系列指標判斷存在胃癌的風險。中、高風險人群還需通過內鏡做進一步的檢查確診。目前常用胃病的診斷方法是通過癥狀+體征——血清檢測——胃鏡+活檢。
早期胃癌篩主要查為分2步進行。符合條件的居民首先進行抽血檢查,檢查項目包括胃蛋白酶原I/II,胃泌素-17,幽門螺旋桿菌抗體。抽血檢查結果顯示屬于胃癌中、高風險的居民,需要通過下步內鏡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
其中,內鏡檢查顯示存在病變的患者,應進行相應手術治療與內鏡下ESD治療。無論是否進行內鏡檢查,所有抽血結果為幽門螺旋桿菌抗體陽性的患者,也都應進一步通過吹氣試驗確認是否存在幽門螺桿菌現癥感染,而存在者則需進行幽門螺桿菌根治治療。
據悉,不僅今日,徐礦總院消化內科往期已舉辦了多次義診宣傳活動,其后還將會通過“進社區”的方式,更進一步地讓徐州市民認識、了解胃癌,早診早治。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