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近年來,為打造更高水平的區域性醫療服務中心,我市不斷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深入實施“名醫、名科、名院”工程,加快實施重大醫療健康項目,加強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全力提升徐州市在淮海經濟區的醫療衛生首位度,進一步提升在淮海經濟區乃至全國的醫療技術輻射力。
本周健康徐州專題將繼續介紹“特色篇”,盤點全市各大醫院及公共衛生領域的優質醫療資源、技術及特色,更加全方位、多角度盤點徐州衛生健康領域正在發生的改變。
在風景秀麗的云龍湖畔,坐落著一家擁有近50年歷史的國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徐礦集團總醫院。
作為江蘇省第一家三級甲等股份制綜合醫院,徐礦總醫院是淮海醫院管理集團旗下的龍頭醫院。目前,醫院已形成創傷、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微創外科、骨科、消化疾病內鏡治療及糖尿病防治、職業病防治等主要醫療特色,擁有4個江蘇省臨床重點專科、徐州市首批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救治3大專病中心、23個市級重點專科,實際開放床位1800張。醫院占地面積4.5萬平方米,設置32個病區,39個臨床科室,12個醫技科室。其中高級職稱368人,醫學碩、博士283人;徐州醫科大學教授、副教授35人,碩士生導師22人,33人擔任徐州醫學會各專業委員會主委、副主委,特聘國內一流首席專家100余人。院內設有徐州醫科大學腫瘤防治研究所、江蘇省煤礦創傷急救研究所、徐州市糖尿病防治研究所、國家礦山醫療救護徐州分中心。
近年來,李兆申院士工作站、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徐州心血管病技術中心、欽倫秀肝膽腫瘤特級專家工作站等相繼入駐徐礦總醫院。醫院堅持“改革、技術、服務、管理”四輪驅動,堅定實施名院、名科、名專家的“三名”戰略和學院化、學科化、學者化的“三化”戰略,已成為技術力量雄厚、人才梯隊合理、管理手段科學、工作流程規范的淮海經濟區一流三甲綜合醫院。
作為徐州市首批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救治中心,徐礦總醫院一直努力致力于推動胸痛、卒中、創傷等重大疾病的分級診療工作。2000年開啟急性心肌梗死綠色通道,2013年成立胸痛中心,2014年通過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專家組認證,成為江蘇省首個國家級胸痛中心。
胸痛中心作為目前心梗救治的最前沿理念和模式之一,是一種新的醫療模式。它是一種胸痛急救網絡,通過多學科(包括急救醫療系統(EMS)、急診科、心內科、影像學科)及基層醫院在信息共享的基礎上合作和流程優化,實現快速診斷、及時治療、降低死亡率、改善臨床預后的目的。胸痛中心救護車實際上就是一個小型監護室,可將患者檢測結果等全套監測信息,及時傳輸到胸痛中心網絡和值班主任手機上,做到了“患者未到,信息先到”,值班主任可立即提供遠程診斷和救治的會診意見。此外,中心還設置綠色通道,病人還可繞行急診室及CCU,直接進入導管室,縮短救治的每一個環節。患者由急診室到導管室救治時間遠短于國際上規定的90分鐘。
2013年,徐礦總醫院成立以神經內科為主體,神經外科、影像科、急診科、重癥醫學科、康復科等多科協作的卒中中心,為腦卒中患者提供組織化、規范化的診治。在中國卒中協會千余家卒中中心的評選中,該中心相繼獲得“卒中先鋒獎”、“優秀數據管理卒中中心”稱號。2017年底成為國家“高級卒中中心”建設單位,2018年被國家衛健委正式授牌成為國家“高級卒中中心”,通過國家“綜合卒中中心”認證。
創傷救治中心實施多學科聯合的整體性救治,以急診科為中心,集神經外科、胸心外科、普通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口腔頜面外科、耳鼻喉科、燒傷整形外科、影像科、介入科、麻醉科、重癥醫學科、輸血科和康復治療科等相關科室為一體。中心開辟急診綠色通道,對創傷患者搶救成功率高,2008年成功救治汶川地震32名傷員,極大地提升了對創傷患者的救治率。
近年來,為使市民享受更優質的醫療服務,徐礦總醫院成立服務中心,打造一站式服務,形成優質服務制度,讓就醫更方便,服務更親情。
為此,醫院組團赴新加坡進行為期一年的培訓,首批25人經考試合格后拿到內訓師的證書。這批內訓師回來后,像種子一樣播撒在醫院的各個科室。截至目前,內訓師已對包括醫護、后勤、保潔工等全體員工進行了6期培訓。
各家醫院技術、儀器設備、環境都差不多,如何贏得群眾青睞?靠的是服務,拼的是軟實力。經過培訓,全院護士主動服務意識明顯加強,患者滿意度大大提高。以腎內科為例,2016年全科僅收到一面錦旗,而2019年上半年就收到了6面錦旗和多封感謝信。在2018年全省200多家醫院第三方滿意度調查,徐礦總醫院門診為第9名,住院滿意度排第10名。今年3月,該院在徐州市醫療質量控制評比中名列前茅。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